首页

关于诗与远方的作文 3篇

【www.99888y.com--高三记事】

生活在此处

汤慧质(大先生国文北京高三视频班学员)

近来高晓松的一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引发了朋友圈的刷屏热潮,无数人直言心灵被击中,谓之情怀对世。然而,在我看来,如此这般文青的鸡汤,实在是窠臼落是、困局犹在。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如此的论调乍看起来的确让人触动。人生于世,谁不曾登上层楼,忧馋畏讥、满目萧然,谁不曾消极对抗,徒然奔走,一腔悲愤。然而眼前的这些困顿当真都是苟且吗?如果面对现实的荆棘连铲除的勇气都没有,只知碎碎念着臆想的远方,岂不如同头埋沙堆的鸵鸟?

(例前应说理,可写多一两行,用作中心句)文艺青年们都爱拿兰波的“生活在别处”作座右铭,可惜兰波本人在践行远行四方,旅居威尼斯后,也还是没有摆脱现实的桎梏,寻找到理想中的乌托邦;亦都将高晓松本人的民谣当作心灵好(心灵好什么?),可惜他早已沾染上了商业的气息,在他歌唱着诗和远方的同时,恐怕是品着红酒,开着豪车,发着带荤的微博,他和老狼年轻时的破木吉他早就葬在了旧时的春天里,不必再担忧生活的中年男人精心烹饪的鸡汤,竟成了本该奋斗的青年们逃避现实的孟婆汤,岂不本就沾染了苟且的意味?

况且,因为一时的不如意,便将远方和眼前对立起来未免不辽阔(“辽阔”一词还不够贴切,“逼仄”“局促”如何?)了。真正能够化解苟且的,是拾花酿春之心,而非逃离之念。伴随苏轼踏上谪戍之路的朝云,曾言“吾心安是,便是吾乡”,也怪不得东坡居士始终是“一蓑烟雨任平里”,当眼前的困境在善感的灵魂中“也无风雨也无晴”时,诗和远方就在此处。被战火围困的萨拉热窝,苏珊·桑塔格用两个月的时间排了一部戏《等待戈多》,那里炮火纷飞,缺少食物,没有电灯和邮件,可以说是剥夺了现代人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可恰恰是这样一个在文青眼中处处是苟且的环境赋予了苏珊独特精神创造灵感。同样,苏珊终生对眼前的事务有极强的判断力,她从不接触充满陈词滥调的电视机文化,亦不被商业气息浓厚的金钱市场裹挟,在一个愈渐犬儒化的世界上,坚守着己身所在之处的文化品位。(例后还应扣论点进行适当分析)

所以,何必拿对远方的美好构想来回避现实,(“?”)许多所谓的理想主义不过是孤芳自赏,而真正曾“在路上”的一代们早已远去,他们承载着的是对世界的渴望而不是疏离,并竭尽全力地为眼前的生活创造美好,他们从未逃离眼前,并实践着诗与远方。

生活在此处吧,不要忙着在朋友圈里参与别处的世界,不必强逼自己着迷民谣那(大多数)单调的和弦,不要在鸡汤文学的洗脑下把自己的懦弱、不负责当作是情怀,因为真正的诗和远方就在此处。

【评分】一类中: 47

【阳安老师简评】文章写得很精彩!立论鲜明,论证有力,语言精美。作者采用“先破后立”手法,接着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并能做到收放自如,写出了独立思考和真情实感。同时,应加强“例前说理”“例后分析”意识,使论证更严谨有力。文章还可用“透过现象看本质”,阐述“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的田野”背后究竟隐藏些什么,倒数第二段可适当联系现实。期待你的第二稿。加油!



2.智者,懂得以苟且换远方

田京(大先生国文北京高三视频班学员)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车厢中悠悠传来许巍低哑深沉的声音,却与窗外华灯当空繁忙不息的街道不谋而合。结束了高三生活中普通的一天,和以往一样,我斜靠在车座上,看着窗外向后远去的一片片灯火通明。父亲在前面无言地开着车,今天,车载音响里却传出了这首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我在心里默念着,觉得十分耳熟。猛然想起是前两天玩笑间那男生指着老刘说道:“老刘啊,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别光想着埋头苦学啊!”我心里琢磨着,“苟且……”(删去)那男生说的 “苟且”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偏偏要指着老刘。(“?”)老刘其实是我心里标杆一样的人物。她是学习委员,是老师恨不得天天表扬的“好学生”,她踏实肯干,日复一日的(地)周旋于作业和答疑之中,这致使(不当,改为“使得”)她成为老师在对我们进行思想教育时“利器”一般的榜样。“苟且”一词在字典中有“只顾眼前,得过且过”之意。这似乎与老刘有些契合之处,也与很多人有相同之点。

对于“苟且“一词的关注,我想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河南一位女教师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一定,此处表述不严谨)这不正是选择的远方而放弃“苟且”的生活吗。(“?”)人们好似深受启发,认为苟且与生计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中国社会的发展,迅速而紧迫,人们的生活无一不在为这个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难免充满条条框框,循规蹈矩,社会很难平衡众人的美好需求。如此审视,“诗和远方”好像才更富有追求感,让人觉得生活充满意境。

然而,“诗和远方”就真的是哼着小调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吗?想起那次春游,我和老刘并排而坐,很自然的(地),我们聊起各自的理想,她说到自己以后想学法语,当翻译,(。)话间还忍不住秀了两句自学的法语句子。我在心中(删去)十分的惊诧,外表平平循规蹈矩的老刘竟是一个法语迷!春光融融下,我似乎在老刘闪着光亮的眼神中看到了她所向往的那个“远方”!“远方”是快乐的,是浪漫的。它是享受的田野,更是希望的摇篮。那里有悠闲自在,更有梦想与追求。人们呼吁从苟且中走出,是对远方强烈的向往。我恍然大悟,“远方”并非真的远,它只是人生的一种升华,或者说,它是苦难的“苟且”的回报。(妙!)

不难看出,苟且是智者为远方而积淀。就如老刘的梦想,若是没有日复一日的积累与付出,没有高三的最后一次爆发,没有耀眼的成绩,老刘如何选择自己想要的法语专业。(?)老刘是智慧的,在我们为知识点漏洞而焦头烂额时,她已经与老师辩论大题(试卷大题)的最后一问。诚然,在她的心中不是没有诗和远方,但她仍然暂时趋于苟且,关注眼前,因为她十分明白,唯有这苟且的积淀,才能让她有机会走向自己想去的远方。反观现代社会的很多人,大喊“远方”之言论,却没有足够的金钱与能力支撑自己想要的远方。“不止苟且”只是他们的愚蠢与逃避苦难的借口而已。我想。那个男生心中也一定有自己的“诗和远方”,但他是否有勇气和老刘一样,以暂时的苟且,换一个“美满的”远方呢?

“远方”(应扣“诗和远方)可能是与家人一次安逸的旅行,可能是日日享之不尽的华衣美食,又或是说拥有自己向往的技能做着让人崇拜的工作(意思是对的,但这样表达易使人觉得你的价值观是“享乐主义”,换!)。“诗和远方”多种多样,而“苟且”只有一个,就是每天最好眼前事,日复一日的积累,这样,终将换来远方。

汽车稳稳停在门口,我和父亲相依走回家。还有一堆解不完的数学题,背不完的单词,但我不会厌恶与恐惧。我的远方,是当一名杂志编辑,用我最喜爱的语言充实每天的生活,支撑自己与家人的生计。在悠闲与自然的文字中度过每一天。如此远方,值得我的“苟且”

我深深的明白,智者,懂得以苟且换远方。(好!)

【评分】一类下:44

【阳安老师简评】文章写得很有真情实感。作者紧贴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写出了独立思考。文章立意也有新颖之处,开篇有现场感,且首尾呼应,内容也较丰富,写得自然、真切。好!同时,语言还应更凝练、动人,倒数第四段可适当增加排比联想,简练举些例子。期待你的第二稿。加油!

3.追寻你生活中的诗和远方的田野

王景斌(大先生国文北京高三视频班学员)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一句简单的歌词触动了很多人,引发热议。其背后透露出了一种现实和理想的矛盾,透露出一种生活和情怀的矛盾,透露出一种(什么和什么?)艰难的内心挣扎。(用词重复,还可考虑“折射”“交织”)

生活中,人们眼前有着众多苟且。有太多人为了生活,扛着肩上的重压,守在自己的圈子里。为了生存,放弃了憧憬了多年的希望,把理想深埋在自己心中。但我认为,我们不应苟且生活而是应去追寻你的理想,找寻诗和远方的田野。

在生活中,诗和远方的田野就是你的理想和人生追求,是你的人生信仰(“信仰”过于拔高,不当)。我们不能苟且的(地)生活,而是应不断向你的理想奋斗,(执着理想,不断奋斗)找到你心中的那片田野。曼德拉在监狱中度过二十七载,他没有苟且于眼前的生活,而是为了实现没有种族歧视,全民自由的理想而不断追求着。他知道他所向往的那片田野在哪里。他选择充满激情的(地)度过每一天,而不是苟且生存,他每天都在为自由而战。(结果如何?应简要表述)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在他血管中流淌着的鲜血不是黑色的,不是白色的,而是红色的。他就像一缕自由的清风,飞向远方,热切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追求诗和远方的田野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独立的人格操守,立体的、鲜活的生命个体。(妙!)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就像徐志摩,作客山中,顶一头蓬草,踏一双旧鞋,深情款款的(地)、充满诗意的(地)奔入他的那片田野。那一瞬间,翡冷翠山上荡漾着他飘逸的诗情,没有人比他更懂得灵魂的愉悦。还有梭罗,自筑木屋,一把斧头用来劳作维生,一支笔用来写作领悟。他全心全意的爱着他的碧水白沙,那些岁月,瓦尔登湖畔映射出他高悬的哲思,没有人比他更接近上帝和天堂。同样史铁生也是如此,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还不苟且于眼前的生活,而是在心中追寻着诗和远方的田野。即使听不到风过檐铃,看不到雨落空林,但依旧静静地追求,就像他说: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细细体会生活,感受诗意和欣赏远方美丽的田野风光……(很好!但还应增加例后分析)

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只有苟且,那么又何一个只空有躯壳却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有何两样呢?(能再来两个类似的句子吗?)固然苟且也许是一种担当,是一种价值奉献。但如果只基于此就背离内心,自我束缚起来,是万万不可行的。当然,诗和远方的田野背后不应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一种孤芳自赏的态度,而应是一种对生活的不断追求的境界,一种高尚而又超脱的情怀。(用了“先破后立”和“作补充”来纵“深”不错!)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评分】一类下:43

【阳安老师简评】文章整体写得不错!符合题意,内容丰富,语言表达不错。作者主要采用“点”“正”“深”进行论证。第三段对于坚持追求“诗和远方的田野”的意义阐述得还不够透彻。倒数第二段可适当联系现实,并可运用排比,增强气势。期待你的第二稿。加油!
延伸阅读
程子昂我家那只“变色龙”——姐姐,她的心情变化让我受尽了折磨。她已经高三了,一头披肩长发。戴着一副眼镜。总把我看成个“傻猪。”她可是一只活生生的变色龙,她高兴时,会逗逗我,整蛊我。比如说昨天她放大周,我坐在沙发上看着《怪盗基德》时,她洗了个手,但并没有擦手。她装模做样地走进厨房,又悄悄绕到沙发其它 -优秀作文
2024-03-13
生活在此处汤慧质(大先生国文北京高三视频班学员)近来高晓松的一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引发了朋友圈的刷屏热潮,无数人直言心灵被击中,谓之情怀对世。然而,在我看来,如此这般文青的鸡汤,实在是窠臼落是、困局犹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如此的论调乍看起来的确让人触动。人生于世,谁不曾其它 -优秀作文
2024-03-10
高三的时候,我在图书馆读了莫言先生的《蛙》这一部小说,当时看得一头雾水,觉得十分茫然。如今再看一遍《蛙》,有了另一番感受,心里感触颇深。第一次看到《蛙》这个题目,我还以为这是一本有关青蛙的小说。直到看完了全文,我才知道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之意义:在中国的传统乡间文化中,蛙一直是代表着生殖繁衍的标其它 -心得体会
2024-03-02
上周六,作文班的老师带着我们来到周礼文化主题公园秋游。我们坐上十路公交车,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到了站。下了车,来到公园广场上,首先看见的是耸立在公园门口的“天下第一灯”。这座灯高三十六点九米,重三百六十九吨,四周有四只大象像卫士一样日夜守护者天下第一灯。听老师说,灯到了夜晚还会发出五颜六色的灯光,景其它 -游记
2024-02-29
平凡的高考董安愉高三备战高考的那段时光,可能给很多人留下了一段辛苦,但事后想起又很美好的回忆。回忆之深刻,以至于几十年后仍津津乐道。但我的妈妈却不同,问起她许多关于高考的细节,她竟不记得了。我妈妈参加高考那年,是前后几年录取率最低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出头。这意味着许多人连大学都上不了。学习的紧张、其它 -优秀作文
2021-08-11
“感恩老师”征文:一路有你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张爱玲从小到大,我都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我成绩不优秀,体育亦不突出。偶尔还喜欢给老师找点麻烦,我完全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成为现在的我。还好,遇见了你。没有经历高三的我其它 -优秀作文
2021-06-25
铃铃我想对你说 黄薇茹亲爱的铃铃:最近过得怎么样啊?我真是天天想着你。你呢?感谢你几年以来陪我一起长大,如今你已经高三了。我还是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小时候住在外婆家,每天我都会找你玩,记得有一次我来找你玩,可你在做作业,谁叫我年幼,拿出手中的牌,就想与你玩“小猫钓鱼”的游戏。你没办法,说:“好--其它 -优秀作文
2021-05-19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阮 臻(高三1班)指导老师 杨琦晖 最初接触到龙应台的文字,感觉到,有那么一股细腻的风,吹进胸腔,一如安妮宝贝所说的,女子天性中的柔情和美感。慢慢地,开始尝试了解她别的作品。直到看到《野火集》,我才知道,原来似水的柔情竟是把野火,燃烧着让社会说真话的正能量。其它 -优秀作文
2020-10-22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十一年级) 王宏超指导教师:盖克荣  梦想,一个美丽而遥远的词汇。小学谈梦想,是脱口而出且随意变更的大梦想;初中谈梦想是相对实际的愿望;高中谈梦想,特别是即将高三的我,对于梦想却觉得模糊而又清晰。模糊的是前路迷茫却又尽在眼前,心中不免很多不安;清晰的是多少年的努力,终于其它 -优秀作文
2020-10-20
河南省长葛市 郑爽指导教师:黄海健  高三之前,我对高三所有美好的传说,都不相信。  我不相信半天踢足球、半天上课、晚自习还睡觉的学生会考上北京大学;我不相信平时交白卷的学生,高考会突然灵光乍现,考了满分;我不相信左手吉他、右手美眉的人,能考过专心致志的学生……  上高三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其它 -优秀作文
20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