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一种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跌宕起伏的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爱国名人故事(合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爱国名人故事篇1
81岁的吕小山大半辈子的工作都和董存瑞紧密相连,为了还原英雄人物、弘扬英雄精神、捍卫英雄形象,他一直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相伴存瑞50年,英雄从未走远
1967年,吕小山32岁,是河北省隆化县二完小(现存瑞小学)的一名教师。为筹备董存瑞烈士牺牲20周年纪念大会,他被借调到董存瑞烈士陵园工作,自此,他的生活再也没有离开过董存瑞。
68年前的今天,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19岁的董存瑞烈士舍身炸碉堡。自此,隆化与董存瑞紧密相连。在董存瑞烈士陵园工作的30多年中,吕小山接待过中外参观者600多万人次,他自己访问过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百余位知情者,还写了不少关于董存瑞的文章。
退休之后,他四处巡回演讲,宣传董存瑞精神。为捍卫英雄形象,他打了两场官司。如今81岁的他,每天上午还到董存瑞烈士陵园整理董存瑞的相关资料。
“我相伴存瑞半个世纪,英雄从未走远。你越走近英雄,越感到英雄的伟大;越学习英雄,自己的精神世界就越丰富。”吕小山说。
董存瑞生前屡立战功,成为英雄绝非偶然
董存瑞牺牲时,吕小山12岁,在他年幼的世界里,“董存瑞”只是3个模糊的字。除了在课堂上学过董存瑞的事迹外,他的生活和这位英雄没有交集,直到他成了存瑞中学的首届学生。“我家里穷,没有因董存瑞而设立的助学金,我是读不到高中的。”吕小山说。
那个时候他就想知道,董存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可是,20年后,吕小山到董存瑞烈士陵园工作时,陵园仅有一张董存瑞童年照片、一块烈士碑文和两份材料。至于解放隆化的战斗最早从哪里打响?我军是如何部署的?董存瑞所在的部队是怎么进攻的?董存瑞又是怎样舍身炸碉堡的?……这些细节都不十分清楚。
“我想知道一个更鲜活、更真实的董存瑞!”抱着这样的想法,吕小山开始了数十年的考证之路。
在董存瑞的家乡张家口市怀来县南山堡村,吕小山从英雄的父母董全忠、孙珍二老口中得知,董存瑞是“左撇子”,所以炸碉堡时是左手举炸药包,右手拉导火索,也得知董存瑞14岁就被选为南山堡抗日儿童团团长,站岗放哨,送鸡毛信。董存瑞为八路军通风报信有一套自己的诀窍——先把信包好,塞进牛粪里,然后把牛粪小心地放到篮子里,上面再用干粪盖住,敌人以为是捡粪的,很容易就躲过了检查。
吕小山从董存瑞儿时玩伴董连柱老人口中得知,董存瑞“机灵、胆子大,是南山堡的孩子王”;在董存瑞生前战友眼中,董存瑞有勇有谋,屡立战功。
吕小山在整理董存瑞资料时深深感到,董存瑞成为英雄绝非偶然。
董存瑞生前所在连队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第32师第96团第6连,他是6连6班班长,6班被上级授予“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他本人被授予“模范爆破手”称号。
在不到3年时间里,董存瑞参加战斗110余次,与战友一起歼敌800余人,俘敌40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和1枚“毛泽东奖章”。
“他在短短的两年零9个月里,能取得这样的战斗成绩是非常不易的。”吕小山说。
董存瑞精神永存,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红五月、五月红,存瑞幼儿园赞英雄,树立雄心与壮志,存瑞精神永传承……”
这是为了迎接董存瑞牺牲68周年“5·25”纪念日,隆化存瑞幼儿园邀请吕小山撰写的《存瑞幼儿园赞英雄》儿歌。
“别看吕老81岁了,可只要有宣传董存瑞的活动,老人家总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隆化存瑞幼儿园园长吴红梅说。
每年的5月25日,对吕小山而言,是最重要的日子,也是一年中他最忙碌的日子。
“因为生活经历局限,董存瑞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清晰、具体的生命个体。可是每年5月25日,我还是坚持到学校开办存瑞精神讲座。虽然他们现在不懂董存瑞精神,等长大后总会有理解的一天。我们不能忘了董存瑞,忘了英雄就忘了本!”吕小山说。
吕小山退休后,受聘担任北京市、承德市和隆化县11所学校及驻隆部队的社会辅导员。最初几年,他一年有10个月的时间四处巡回演讲,宣传董存瑞精神,每年受教育者达2万多人次。他说自己最喜欢给小学生、中学生讲董存瑞的故事,因为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从孩子抓起”。
一个孩子曾向他提问:“董存瑞是为了解放中国牺牲的,可是现在没打仗,不需要牺牲,那我学习他什么?”
吕小山回答:“你是学生时,遵守纪律、不怕辛苦,把知识学深学透。你走向社会后,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这都是学习。”
在和吕小山的谈话中,他反复提到董存瑞精神,那就是:“甘于吃苦,严于守纪,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他说,一代代隆化人用实际行动将存瑞精神实践着、传播着,董存瑞精神永存,永远值得后人纪念学习。
上个世纪80年代,从隆化参军的王尚明在一次劳动中勇救战友,英勇牺牲。
在隆化,有存瑞幼儿园、存瑞小学、存瑞中学。1985届存瑞中学学生杨文龙,北大毕业后,历经各种艰难,创立高校后勤联盟,他多次回存瑞中学讲课,谈存瑞精神对自己的影响。
我捍卫的不仅仅是共和国历史,还有民族的未来
2007年5月24日,董存瑞牺牲59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为战斗英雄依法维权”的案件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庭,72岁的吕小山以证人身份出庭。
事件起源于2006年某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该文质问有谁亲眼看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并妄言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
董存瑞手托炸药包为新中国捐躯的历史事实,竟然在半个多世纪后,被人称为一种“推测”。随后,网络上出现了一股恶搞之风,有人把董存瑞当成恶搞对象,丧失底线地胡编乱造。
董存瑞被质疑、被恶搞,激怒了董存瑞生前部队的老首长、老战友和董存瑞亲属及隆化人民。当地报纸和一些老兵,纷纷撰文批驳。吕小山也在《解放军报》《承德日报》等发表《我访问20多位董存瑞献身时的见证人》《让存瑞精神永放光芒》等多篇具有史料价值的文章。但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内,当事方拒不认错、道歉,2007年3月,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弟弟董存金将杂志社等三方告上了法庭。
为还英雄清白,吕小山访问了目睹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郭成华(存瑞生前所在6连指导员)等多位董存瑞战友,并查了自己搜集到的郅顺义、任光玉(存瑞生前所在6连1班班长)等20余名董存瑞炸碉堡见证者的访谈录音。铁一般的证据证明:董存瑞是舍身炸碉堡的英雄。
吕小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英雄是一种信仰,是一个民族的良心。我拼尽半生捍卫英雄,捍卫的不仅仅是共和国历史,还有民族的未来。”最终,被告方赔付董存瑞的亲属诉讼费等数万元。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现任董存瑞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沈文对记者说,“郁达夫的这段名言非常深刻,英雄不容亵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隆化人民都不会允许任何人亵渎英雄董存瑞。我们也会向吕老那样,一代一代薪火相传,将存瑞精神不断传承、弘扬下去。”
中国爱国名人故事篇2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当时未满19岁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以自己的英雄壮举“喊”出了“为了新中国,前进”的时代最强音。1957年,朱德亲笔为他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雷锋在日记中写道“英雄董存瑞是我永远学习的好榜样”,2009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董存瑞的事迹激励了几代中国军人和青少年的成长,董存瑞是一个什么样的青年?他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昨晚董存瑞生前的战友88岁的程抟九老人在山东卫视《中国面孔》为大家解读了这位舍身炸碉堡的英雄战士。
董存瑞牺牲前最后的一句话是什么?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拍摄的电影《董存瑞》中,英雄拉响炸药包后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的情景,激励了几代人。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董存瑞在最后时刻是否真的留下了震撼人心的语句?
今年88岁的程抟九退休前是沈阳军区炮兵某师副政委,是董存瑞生前的战友,老人回忆说,“ 1948年5月25日,攻打隆化中学的战斗中,我们和连长带的这个排是从敌人的交通沟,南北有一道交通沟里进去的。战斗从早上持续到傍晚,由于受到一个桥型碉堡的封锁,队伍无法继续前行。而之前已经派出去的三个爆破手,都已经牺牲,形势非常紧迫。这个时候,六班班长董存瑞,跳了出来‘连长,让我去炸掉它。让我去炸掉它’。回头一看,董存瑞夹着炸药包,从上面连滚带跳跳下来,他放不住炸药,没带三角支架,他就往大桥的中央跨了几步,左手托着那个炸药包,把炸药包顶在那个桥肚子上面。脸冲着我们,冲着连长和我们三个趴的这个地方,他就喊‘连长,冲啊!’,连长大喊了一下‘董存瑞’,叫了一下名字,连长声音刚落,那边爆破了。”
电影中“为了新中国,前进!”的口号是怎样来的?电影《董存瑞》编剧之一的赵寰曾经介绍说,1947年6月,经过一年的战略防御,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了节节胜利。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国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为了新中国,前进!”正是根据当时时代背景发出的战斗号召,在“连长,冲啊!”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在赵寰看来,董存瑞和战友们是用自己的行动喊出了当时时代最强音——为了新中国,前进!
喜欢画漫画的“文艺青年”
从1945年8月参军到1948年5月25日牺牲,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董存瑞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毛泽东奖章一枚,勇敢奖章三枚。“董存瑞和现在的青年一样,热爱生活。”曾任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的吕小山这样描述董存瑞。
董存瑞没念几年书,到部队后也识字不多,可他却喜欢画漫画。“他的挎包里总是装着纸和铅笔。”在战友们的回忆中,董存瑞一有空就会掏出纸笔画小漫画,或表扬、或批评、或帮助记忆。
在攻打隆化用于爆破敌碉堡的那些炸药包上,差不多每个上面都有他的“作品”。由于炸药包分量不等,要炸的对象也不同,所以董存瑞或在炸药包上画有要炸的碉堡的样子,或是爆破手匍匐前进的形象,或是敌人待毙的丑态。在有的漫画旁,他还写上这样的顺口溜——仇恨满胸怀,隆化要打开,新中国要靠我们的双手建起来!
中国爱国名人故事篇3
火红的七月,炙热的初心
“七一”前夕,西宁市公安局优选红色故事,带您一起聆听红色初心的时代脉
动,一起探寻不忘来路的红色足迹。
68年前的5月25日,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轰鸣巨响,年仅19岁的董存瑞生命化为永恒……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的苍松翠柏间,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纪念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然而董存瑞的事迹曾有过“争议”,有关他舍身炸碉堡的报道,也是事发40多天后才得以见报。
1948年5月25日凌晨,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突然,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出现了暗堡,我军总攻受阻。
此时董存瑞挺身请战,“让我去炸,保证完成任务!”随后便挟着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董存瑞的腿部受到枪伤,他强忍疼痛,拖着腿、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然而这桥离地面一人多高,两旁均是砖石砌成,找不到放炸药包的地方,也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支架……这时,我军发起了冲锋,董存瑞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底,镇定地用右手拉开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董存瑞牺牲后,时任东北野战军11纵队32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程团九撰写了报道稿《马特洛索夫式的伟大战士——董存瑞》,并向《冀热察导报》的林记者汇报了董存瑞的壮烈事迹,希望在党报上发表。林记者看完稿子,表情严肃地说:“这个战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使人敬佩,可是,要细说起来,恐怕就有问题了。这个战士本来是可以不牺牲的。他没带爆破支架,说明准备工作还做得不细……”一席话给程团九当头一盆冷水,报道稿就这样被“枪毙”了。
据程团九了解,董存瑞的连队属于总攻的第二梯队,参战前,就已经把半数的三角爆破支架支援给第一梯队了。董存瑞在炸掉桥型暗堡前,已经完成了9次爆破任务。当时爆破三角支架已经用光了。
隆化解放后,时任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司令员的程子华得知董存瑞这一壮举,十分震撼,连夜令秘书齐肃收集材料撰写新闻报道。终于在董存瑞壮烈牺牲46天后——也就是1948年7月11日,冀察热辽党报《群众日报》刊登了齐肃撰写的《共产党员奋不顾身——董存瑞自我牺牲使隆化战斗胜利完成》及程子华题为《董存瑞同志永垂不朽》的署名文章。从此,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宣扬开来。
今天在隆化北郊,董存瑞陵墓下既非英烈遗骨,又非英烈遗物,而是一块木牌。
在董存瑞拉响炸药包时,大桥北半截被彻底炸毁。据程团九等人回忆:他们只能看到一堆破碎的水泥、砖石,他们徒手扒了很久很久,都没有找到董存瑞的遗体,哪怕是一块零碎的骨肉和衣服残片……
英雄虽然尸骨无存,但精神风范永驻人间。1954年,隆化县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园,烈士墓中埋葬的是一块楠木牌,上面用朱砂写着:“以此木代替烈士遗骨”。